•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校长开讲新生教育“第一课”

更新时间:2017-9-11 10:20:35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9月10日电 (记者 姜泓冰)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个周末,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万名新生入学。为让新生入学不“迷茫”,该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很忙”:他们“客串”起思政教师,走上讲台开讲“第一课”,并深入学院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带学生感受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鼓励他们志存高远,与祖国同心同向。

“经过在交大的学习生活,相信你们会明白,立志报国的理想将给予你无穷的力量,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国家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时,书写的才是最精彩的人生。你们要坚信:祖国,终究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1934届机械系校友、中国“导弹之父”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国服务;1951届航空工程系校友、“歼8之父”顾诵芬,亲历日本空袭和轰炸,励志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1949届造船系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近30年,终于铸就国之重器……在上海交大的“新生入学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带领2017级新生回顾了上海交大121年的风雨历程,并分享了一个个在不同时代下,交大人选择与祖国同向而行的故事。

“建校一百多年来,交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实业巨子和文化精英,他们始终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无论最初选择交大的理由是什么,所有交大人都在践行一个共同的选择,那就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姜斯宪表示,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振兴于祖国富强之日;百廿交大的历史是一部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民族振兴交相辉映的创业史。而如今上海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美丽的校园和便利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在于这里随处可遇学术大师、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优质的校园环境和独特宽松的氛围。他希望新交大人能够传承与发扬交大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志存高远,与祖国同心同向。

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则来到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现场,为新交大人加油鼓劲儿。林忠钦以在交大学习工作整整四十年的老交大人身份,深情回顾了两所学院曲折、辉煌的办学历程,列举了一大批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校友的事迹。他表示,同学们应该为自己能够进入到这两所学院学习感到骄傲,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远大情怀,潜心做好学问,勇于创新突破,力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新入学的本科生,你们要珍惜在交大百年名校学习的机会,对自己提出新的人生目标,掌握探究新知识的方法,找到热爱的学术方向,成长为具有无穷潜力的优秀人才。新入学的硕士生,你们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要培养学术专长,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最受行业欢迎的业务骨干和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新入学的博士生,要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新的学术思想,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林忠钦表示,大学是一生中极其宝贵的成长阶段,她不仅意味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拓展与提高,更意味着智慧和心灵的启迪,精神和人格的树立。他希望新交大人都能通过三重历练:第一重,能以“归零”的心态进行自我审视,这是心理成熟的标志,以此为起点才能更加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第二重,能以“求真”的精神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问题,这是思维成熟的标志,具备这样的科学思维才能开启探求真理、发现未知之路。第三重,能以“一等”的理想伴随终生,这是价值成熟的标志,在国家民族的强盛中成就自我,这样的人生才能无悔!

上海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开学第一周,由学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讲授“第一课”,到2017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已坚持了十二年,成为交大的一项传统;每年的毕业季,学校领导、各学院分党委书记纷纷给毕业生党员上“最后一堂党课”,让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化为交大学子的集体人格。同时,学校深入推进“读懂中国”形势与政策课改革,书记、校长带头,同时推动更多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院系党政班子成员走上讲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源致远,砥砺前行”,交大精神将引领每位学子奋发向上、全面发展,使学生自觉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同自身学习成长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以过硬本领立身,以理想信念铸魂。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