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奉贤成中国射击项目冠军“摇篮”:“垫底生”怎和射击结缘

更新时间:2018-10-26 9:53:11     来源: 解放日报

原标题:奉贤俨然成中国射击项目冠军“摇篮”

  近日落幕的韩国平昌第52届世界射击锦标赛上,三位土生土长的奉贤小囡取得佳绩:姜冉馨与队友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成为“奉贤制造”的第二位世界冠军;宋郑怡获飞碟双向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并创造青年世界纪录;张婷获女子飞碟多向团体亚军。此外,奉贤名将李君曾在2011年飞碟世锦赛拿到男子个人和团体两个冠军,实现中国飞碟项目世锦赛“零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成为奉贤区历史上第一位奥运选手。在今年的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奉贤射击队的孩子们取得6金11银6铜。

  20年前,奉贤区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如今,越来越多“神枪手”被挖掘并输送到市队和国家队,这里俨然成为中国射击项目冠军“摇篮”。奉贤体育也形成以射击项目引领,射箭、击剑等多面开花的局面。

  远郊“垫底生”,怎和射击结缘

  场地少、基础差、底子薄、人才缺,用“垫底生”形容曾经的奉贤体育,应该不为过。

  1997年上海举办第八届全运会,奉贤承办全运会射箭比赛。有了办赛经验,射箭又是冷门项目,奉贤体育部门选择差异化竞争。射击和射箭成为奉贤的主攻项目。可除了一腔热情,奉贤当时没枪、没靶、没场地、没队员、没教练。只有先找到带头人,项目才能起步。奉贤射击队先后聘用和引进包赛纳、李福山、朱华宇等外省市“老法师”,这些退役的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成为奉贤射击项目的开拓者。

  奉贤射击队第一片靶场是片荒凉的杂草地;靶子是市射击中心的淘汰品;三名队员合用的一把枪是报废的“哑枪”。因为冷门,射击队最初招生十分困难,招来的学生还会突然离开,因为家长不同意。眼看好苗子流失,教练们急得深夜家访。70多岁的老人,一家一家上门、一遍一遍向家长介绍射击项目,展望孩子的前途。

  世界冠军姜冉馨的启蒙教练侯武彬,当年是包赛纳、朱华宇两位老教练带出的弟子。侯武彬说,恩师言传身教,成为他当教练的信条。当初姜冉馨有机会进入市队,父母也反对,侯武彬上门沟通,最终说服家长让姜冉馨继续从事射击运动。昔日坚持,如今开始有了收获。

  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硬件条件差,项目开展难,也没有丰厚待遇,如何留住优秀教练?用心换心,以情留人。

  河北籍女子飞碟双多向世界冠军张亚菲当初在盛情邀请下来到上海。“10年前刚到奉贤,感觉自己被骗了!”谈到往事,张亚菲不禁笑起来,“这和我想象的大上海完全两码事。”训练条件也让她大失所望,“感觉各方面条件还不如我老家!”

  让张亚菲选择留下的,是一个“暖”字。2008年,在奉贤区体育局努力下,张亚菲和丈夫、儿子一起移居上海。无论安家还是孩子上学,奉贤区体育局无一不是尽心竭力为其奔走。每逢过年,领导还上门慰问。“上海给我的感觉是特别重视人才,让我很有存在感,也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

  当初引进张亚菲时,奉贤体育部门对她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你是我们引进的唯一世界冠军,将来你要争取培养出世界冠军!”张亚菲当时还开玩笑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不可能”变成现实,获得世锦赛飞碟双向团体冠军的宋郑怡正是张亚菲的弟子。

  “一条龙”建设,体教结合有特色

  奉贤射击如今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自2008年以来,奉贤区体育训练中心先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用于改建飞碟靶场、射箭场、击剑馆,购置电子靶、新型枪支、弓箭等,增加桑拿房、科研室,添置一批科研器材和运动康复设施。

  “体教结合”是奉贤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特色,为解决“学训”矛盾,教育部门积极铺设射击项目的“布点学校”,区教育局拨款500万元,在华亭学校设置射击馆。“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大,放学时间难固定,教练就在学校训练馆等孩子,来一个练一个。”奉贤体育局办公室主任韩忠伟说。

  奉贤射击项目如今形成“一条龙”梯队建设,特别好的苗子甚至可获得直通奉贤中学的资格。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诞生,加上孩子读书有保障,很多家长抢着把孩子送进射击队。

  回头再看,当年“垫底生”如今有了射击这块金字招牌,背后是一代代体育人的艰辛付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