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健康经济 >> 正文

修订后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出台,一些垄断行业成本打开黑箱

更新时间:2017-11-8 9:44:17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摸底数 挤水分 政府定价更科学(经济聚焦)

  制图:沈亦伶

  11月7日,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又有了新动作。修订后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亮相,成本监审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开展的全新阶段。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本监审制度的完善将进一步推进政府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同时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清清楚楚亮成本、明明白白定价格”,让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成本监审是什么?

  打开成本黑箱摸清底数,打破“凡听证必涨价”怪象

  成本监审是什么,得先从政府价格监管开始说起。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树杰介绍,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过程,我们国家目前97%左右的商品和服务定价已经放开。剩下3%需要政府干预价格的,主要是铁路、供电、供水、供暖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和医药行业,它们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具有垄断、外部性或者严重信息不对称等属性。因此,必须由国家进行价格监管来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还有专门的学科规制经济学来研究政府的价格监管行为。”刘树杰说。

  成本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国际通行做法一般分三步走:准确核定成本、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要科学合理定价,成本是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一些垄断行业的成本是一个黑箱,垄断利润太高,部门监管不到位,定价缺乏科学依据。成本监审就是要打破这个黑箱,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定价中,发挥着“摸底数”“挤水分”的作用,为政府价格监管提供重要依据和抓手。

  我国成本监审在本世纪初还是个新生事物,2002年原国家计委第一次在价格管理中提出成本监审概念。以前政府价格监管主要采取听证会形式,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刘树杰认为,作为经营者的企业对真实成本情况的掌控永远高于监管者,更别提消费者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监管、监督十分困难。“凡听证必涨价”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怪象。而在成本监审纳入价格监管程序后,这一怪象被打破了。“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企业想涨价,举行听证会后反而降了价,这就是成本监审带来的反转效果。”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

  成本监审做了啥?

  挤掉成本水分,加强经营者成本约束,促进政府定价透明

  近年来,成本监审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基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是“立规矩”“建机制”。《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的意见》提纲挈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规范监审流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成本监审目录》明确成本监审范围,此外,还有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各行业因地制宜地制定本行业成本监审办法。这样,成本监审制度框架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第二句话是“挤水分”“减成本”。过去几年,20多个行业的成本都经历了“瘦身”。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教育、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出租车……总共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其中2016年核减的约达3800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倍,力度越来越大。

  第三句话是“强监督”“促公开”。成本监审既加强经营者成本约束,也促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成为“监管”监管者的重要途径。比如新推出阶梯水价的600多个城市,均已实现了制定价格前的成本公开。

  《办法》在8个方面作了修订,包括明确成本监审是政府制定价格的重要程序,明确成本监审项目实行目录管理,逐步推进成本信息公开制度等。

  成本监审在政府定价工作中,作用最关键,难度也最大。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在成本监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审核工作量巨大,但是人员力量不足。广东电网公司财务部副主任温锐见证了“力度最大”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深感此项工作的艰巨:“成本监审组一进场就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了实地审核、收集、检查、取证,并且对我们广东电网公司下辖的25家供电局及其他中心机构,全部走访审核,提出审查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一个省级电网体量在国外都是一个国家电网的体量,但与其他国家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监管人员和机构相比,一般每个监审组都不超过七八个人,要面对几万亿资产,几千个核算单位,几百万张财务报表资料,连续几个月不回家是许多监审人员的“家常便饭”。

  信息不对称、获取难度大也是主要困难之一。成本监审涉及的往往是垄断行业,对一些对定价不利的信息,经营者经常拖延或不提供相关资料、账册,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搜集相关信息。同时对于经营多种业务的企业,基本都没有对政府定价商品或服务成本进行单独核算,需要监审人员从千头万绪的企业成本中重新归集和分摊政府定价领域的成本。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修订后的成本监审办法明确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拒绝提供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的,将登上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有了制度保障。

  成本监审有啥获得感?

  剔除不合理成本为民减负,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成本监审听起来专业,做起来艰难,但成效却很“亲民”。成本监审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例子真不少。“去年初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温州市瓶装液化气一直维持在115元/瓶左右的价格不变,老百姓反响很强烈。”温州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市对4家液化气经营单位开展成本调查摸清“底细”,倒逼经营单位将价格降至88元/瓶。

  同时,成本监审看起来是给被监管企业念“紧箍咒”,实际上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助推器”。被监管企业逐步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开始转向主动适应,更加注重内部挖潜,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输配电价改革为例,成本监审对转变电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比如陕西地方电力公司接受成本监审后,从投资、资产、财务、预算等诸多方面改进优化内部管理,在2017年国家下调输配电价情况下,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有的地方目前还探索向企业发送成本控制建议书,根据成本监审结论,把脉企业管理漏洞,针对性提出成本控制合理化建议。

  “今后除了强化制度、创新方法外,还要加强分析,研究成本信息数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规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更好地助力企业、实惠百姓。”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