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最好的十年,要做最好的刑警

更新时间:2017-12-1 10:41:32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王晓波,男,39岁,汉族,中共党员,2000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一级警司,现为普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街面犯罪侦查队队长,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及个人嘉奖等荣誉。

“要做最好的刑警!”——这句口头禅,经常性地会挂在王晓波的嘴边。用“铁汉柔情”来形容他可以说非常合适。作为支队打击街面犯罪的带头人,他经常会说,我抓捕对象时其实心里也会“怕”,但怕归怕,每次遇到对象他却第一个带队冲向前去;街面侦查一线工作,他经常会说“苦”,但苦归苦,作为街面犯罪侦查队队长的他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十天半月回家一次往往已是家常便饭。在打击街面犯罪侦查的岗位上,他这一“蹲”就是十年。十年的光阴,见证了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独挡一面的刑侦队长华丽蜕变。回顾这十年,他说,痛并快乐着。

以勇为魂,用心突破的反“两抢”能手

十年前的那个初夏,那时普陀区的街面“两抢”犯罪类案件发案率始终高居不下,犯罪分子犹如肆虐的病毒一般来势汹汹、铺天盖地。“把晓波调到街面队来,这小子搞街面‘两抢’案件有一套”。为了加强支队街面案件侦查力量,支队领导们琢磨了半天,决定把当时正在责任区刑队担任探长,打击破案正搞得风生水起、风风火火的王晓波调入街面队担任反“两抢”探组探长。

“那可是我人生岁月里一段难忘的回忆!”回想起那几年的峥嵘岁月,他的脑海里满满都是“艰苦”这个字。刚到队里,队领导开着玩笑问他,发案率这么高,“两抢”案件侦破难度又那么大,完不成破案任务你这个责任队的打击能手担不担心?他“高傲”地一昂头:“哪能不担心啊,但我们探组是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的,我相信邪不胜正……”。玩笑归玩笑,真正带头冲锋战斗起来他可毫不含糊。那时候,视频监控等各种破案需要的硬件资源远不如现在齐全,破案的难度和艰苦可想而知。走访、排摸、永无休止的加班;抓捕、审讯、永不停顿地出差——这几乎成了那几年他生活的全部。在他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普陀街面犯罪侦查队打击街面“两抢”犯罪逐渐成为了支队打击破案的“拳头”和“品牌”,在总队街面侦查条线“打”出了名气,破案率从起初在30%上下徘徊直到巅峰时期的100%,而他的探组每年打击“两抢”对象均超过20名。

“你要问我最难忘的案件?嗯,应该是那起“7.1”系列性抢夺案了……”那是2010年仲夏的一个夜晚,王晓波根据掌握的线索,带领探组同事们摸到位于桃浦地区某居民小区四楼的一个窝点。经过两个多月的侦查,他们锁定了这起系列性“飞车抢夺”主要涉案嫌疑人就住在里面。当他和同事们刚撞开房门,屋内一名男子就立即像惊弓之鸟般地冲向阳台,翻身出去企图从四楼跳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一个箭步猛冲上前,双手紧抓半个身子已悬在空中的嫌疑人的一条手臂。为了让他松手,嫌疑人竟张嘴就朝他的右手手背狠狠地咬了一口。他忍住钻心的疼痛,仍然死死抓住嫌疑人的手臂,并奋力将其拉进了阳台。直到将嫌疑人押上警车,他才注意到被咬的右手背肿痛不已。事后,支队领导得知后心疼地说:“以后别那么拼,这次没抓住以后还有机会的。”他回答道:“追了这小子两个多月,若让他逃了我自己都不甘心!”。这起案件,后被评选为2010年度刑警803破案金奖,这也是支队队史上第一起当选破案金奖的街面“两抢”类案件。

以谋为魂,不言放弃的打击能手

王晓波总是在办公室放着一条毯子和一个小行李包,包里是一个超大的保温水壶和一只充电宝。他戏称,有了这几样“宝贝”,就能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伏击战。俗话说:“有勇有谋,方能战无不胜。”王晓波深知,追查线索、侦查破案,面对形形色色的街面案件,不单需要锲而不舍的拼搏,还需要冷静细致的分析,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每当案件侦查陷入山重水复之时,他总是积极转换侦查思路,坚持不懈循线追踪,使案件侦破柳暗花明,出现转机。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他拿着一张盗“三车”的发案统计表“痴痴发呆”,总是觉得几个老式小区十余起电动车被盗案的数字有些触目惊心,而他自己家就在其中一个小区。一名警察自己居住的小区盗窃案如此高发,让人情何以堪?于是他在安排人手加大蹲守力量的同时,发挥着自己善于警情研判的长项,他将所有案子串并归总,调取了所有能找到的发案路段视频资料,试图从零散的只言片语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却始终难以取得突破点,这时,他有些迷茫。一个周末,他和妻子、孩子在小区散步。“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路边闲聊大妈的一句话突然刺醒了他。既然小区内电动车被盗总是在午饭或者晚饭后居民散步时段,而且没有任何作案得手后快速离开的迹象,那么嫌疑人肯定非常熟悉小区情况,还有不易被人察觉的隐藏地点,很有可能是居住在小区内的人作案……“我得马上去单位一趟,再给你电话”,望着他像个孩子一样蹦跳着奔去的背影,妻子不知所措。

王晓波他带上了他的毯子和小行李包,带领两名探组民警隐蔽在一辆轿车里观察。整整40个小时,3人饿了就啃口面包,渴了就喝口保温壶里的水,半夜里困了就轮流裹着毯子在车上眯一会儿。“不要放弃,不要放弃,我们一定会等到他们!”时间一天天流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个小区轮流蹲守了三天的王晓波和同事们终于在一个寒冬的傍晚,将正在作案的两名嫌疑人逮了个现行。经审问,这两名嫌疑人就租住在其中一小区,跟小区门卫混的很熟络,利用老式居民小区监控探头大多缺失的先天不足,先后多次盗窃周边几个小区内的电动车,作案之后不急于逃离或脱手,而是直接将车隐藏于出租房里,选择时机“堂而皇之”的驾车出门销赃,以此逃避打击。在抓捕嫌疑人的时候,有的左邻右舍忽然发现这个便衣民警面孔有些熟悉,原来是自己的邻居!居民们纷纷上前送上掌声感谢,有的甚至调侃起他的低调。“隐藏的警察,打掉隐藏的盗贼,有意思”,一位小区的退休老人哈哈大笑。

在王晓波担任探长的几年里,他的探组每年打击“偷盗”类犯罪嫌疑人始终不低于30多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累计失数十万元。“不要小看我们破的这些小案子!想一想,如果是我们的家人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该有多急!”王晓波经常以这样的言语告诫探组里更年轻的小伙子们。

以心为魂,有情有义的带队能手

201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王晓波被分局任命为刑侦支队六队(街面犯罪侦查)队队长。“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荣誉”,他喃喃自语道,也感到了身上肩负的担子和重任。

在队里新老民警的“起哄下”,他召集了第一次队务会。在犯罪分子面前,王晓波令他们闻风丧胆,但在新老同事们眼中,这名整天笑呵呵的汉子更像是一名贴心的带头人。“既然分局把这支队伍交给了我,我没有理由不把他带好!”。

“新官上任”的他深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带兵打仗”除了工作经验,更要交“心”。针对队里民警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年轻民警居多,他始终将严格队伍管理、严肃执法办案纪律摆在工作首位,以提高战斗力。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自己又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业务能力打动着队里每一位民警,及时消除民警们厌战、畏难情绪,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打击工作。在他担任队长的第一年里,该队自主打击对象就完成了86名,位列支队各队之首。

“虽然成为了队长,但是真正当身上的担子从肩膀上压下来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他担任领导后遇到的第一个团伙案。在侦办一起拎包犯罪团伙案中,队里两位年轻民警对证人取证的材料长达12页,两名民警取证完返回队里已是夜晚八点多钟。依然焦急地等在办公室里的王晓波在审阅材料时发现,做笔录的民警在取证过程中因为赶时间,材料中多处语句不通、错别字多,而且几个关键问题未展开询问。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指出材料存在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匆忙陪两位民警吃完晚饭后,他又亲自带领他们找到证人重新取证,待取证完毕已是凌晨一点多了,证人敬佩地向同去的民警感慨道,你们的王队长真认真……

“你看,今年支队的打击任务非常重,而我们队涉及到的‘盗抢骗’专项行动的打击项目又特别多,今天晚上我们全队又要加班了,要打一个扒窃团伙!”。一谈起案子,平时少许木讷的王晓波马上就会变得两眼放光,眉飞色舞。是的,对于他来说,工作、工作、工作,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仅2017年上半年以来,他带领着全队民警已经完成了自主打击58名,先后破获了如长寿“2016.12.14”抢劫案、白丽“2.25”抢劫案、甘泉“3.16”抢夺案、分局督办的真光“11.16”系列性盗“三车”团伙案等一批有影响的街面“盗抢”类案件。同时,他又另辟蹊径,针对如新疆籍等特殊犯罪人群为逃避打击在作案前吞食异物、身患艾滋病等特殊案例,动足脑筋、用足政策,分别采取送“市三所”关押、联系专业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取出其体内异物等方式,打击处理了近10名犯罪嫌疑人,为支队打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是的,十年了,“拼却一身尘与汗,常以丹心拭警徽,誓为人生添光彩”,这就是王晓波同志十年的奋斗足迹,十年的战斗足迹,十年的奉献足迹。在身处当今现代警务机制升级版浪潮的最好年代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正追逐着自己“做最好的刑警”梦想!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