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要闻 >> 正文

上海石化: 创新发展不忘初心 绘出“绿色石化”新篇章

更新时间:2018-5-7 11:09:25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世纪70年代初,肩负解决全国8亿人民穿衣问题的神圣使命,从选址、围海造地到点火试车,开拓者们用了5年多时间,在杭州湾北畔的金山卫海滩上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上海石化。

涤纶厂纺丝车间 上海石化供图

短短12年的奋斗,上海石化人终结了布票30年的“而立之命”,用一代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全国13亿多人的“丰衣”理想。

深受“铁人精神”滋养的上海石化人,在将“穿衣工程”进化为“丰衣工程”的同时,孕育了“金山精神”,创造了“金山速度”,开创了“金山道路”,奉献了“金山效益”。

肩负重担的上海石化人如何一步步用工业文明完成了农业文明无法实现的“丰衣”使命?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弯道超越”并崭露头角?

海滩上建起的“穿衣”工程

70年代,“的确良”风靡全国。因其挺括、耐穿且免烫,深受老百姓的青睐。上海绸布店最早供应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面料,只要一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在当时,能穿上“的确良”衣服是件很时髦、很不得了的事情。

据年近九旬的石化“老法师”马大卫回忆,1971年,毛泽东主席坐专列南下视察,途经上海稍作休息,到了开车时间,专列乘务员才纷纷一路小跑赶回车上。看到年轻人气喘吁吁的样子,主席随口问:“干什么去了?”乘务员们报告主席,利用休息时间购买“的确良”去了,因为这东西只有上海买得到。

听到这些年轻人大谈“的确良”的好处,主席沉默不语。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就和周恩来总理说,我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不要让老百姓穿衣这么千辛万苦。后来国务院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生活和适应工业生产、出口援外需要”,“拟引进化纤新技术设备四套”。

1972年12月25日,来自上海市金山县和浙江省平湖县的15个乡镇的5万余名农民工担着扁担、箩筐、锄头、铁锹等农具来到金山卫海滩,在上海石化第一代建设者的指挥下,在“潮来水汪汪、潮去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奏响了建设序曲……

1974年,上海石化一期工程破土而出,之后每年生产10万吨化纤产品,相当于250万亩高产棉田的年产量,可向全国人民提供人均3尺的化纤织物原料。1978年二期工程投产,化纤产量翻番,提供化纤织物原料的能力增加到人均9尺,实现了不占耕地、给人民提供更好生活的愿景。

1979年,涤纶二厂原貌 上海石化供图

1979年,涤纶网络丝试制成功 上海石化供图

1980年,涤纶二厂第一根桩 上海石化供图

在物资匮乏年代,人们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从有了“的确良”之后,衣服上常见的补丁不见了,衣服变得讲究、美观、漂亮了。“的确良”对中国人来说,是穿旧衣时代的终结,穿新衣时代的开始。

困境路上的“触底反弹”

1982年,涤纶厂长丝车间 上海石化供图

然而,1985年之后,上海石化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料进口的涤纶竞争不过国外厂商、设备长期运转导致老化、库存大量积压……

面对困境,石化人没有气馁,“我们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规模小、能耗高、产品缺乏竞争力的装置。”上海石化副总工程师任国强表示,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走“发展、创新、改革”的路子。

1983年,涤纶二厂聚酯5号系列投料试车 上海石化供图

1984年,涤纶二厂聚酯装置交接验收 上海石化供图

1987年5月,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90年4月,上海30万吨乙烯投产庆典在金山举行,它的建成投产,使上海石化的原油利用率提高至62%,年利税达20亿元,而且使之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油、化、纤、塑”并举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三期工程建设前后,还涌现了陈耀章等产业科研领军人物、戎光道等一批优秀基层管理者和全国劳动模范。

《短丝“长龙吐丝”》1986年收藏 上海石化供图

1990年,涤纶长丝装置开工典礼 上海石化供图

而三期工程行将结束时,上海石化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次崭新的战略机遇和重大转折——总厂实施股份制改制。1993年6月,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揭牌,这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并对股份制进行政治性肯定之前,无疑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解放思想的壮举。

市场竞争中的创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面临我国加入WTO后的新挑战,上海石化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了创新发展的步伐:

四期工程建设,大大缩小了我国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纶装置单线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五期工程建设,使上海石化初步完成结构调整,成为国内芳烃和乙烯最大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跻身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行列,为保证国内市场成品油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以炼油改造和技术进步项目为主体的六期工程正式启动,进一步开启了上海石化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新航程。

上海石化供图

“多年来,上海石化从引进装置、自有装置到产品开发,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涤纶部经理沈伟以瓶片标签为例指出,PVC不太环保,而聚酯收缩率在70%以上,而且回收方便,可降解,可利用。“我们的小装置新产品,不仅在性能上达到标准,成本上还有优势,投入市场3个月就获得用户认可。”

“上海石化坚持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装置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任国强指出,目前根据市场需要,常年安排约80只新产品的生产;开发了碳五分离、腈纶、聚酯、PTA、碳纤维等成套技术,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要,还对接国家的战略需求。

任国强强调,特别是15万吨/年碳五分离技术已成功在境内外转让5家,高性能碳纤维在油田领域得到产业应用,成为上海石化创新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对标最高标准打造绿色石化

2007年,服役了32年、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石化配套自备电厂、上海石化总厂建设标志之一的一期工程电厂燃油机炉“功成身退”,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00吨。

在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业务经常亏损的不利情况下,上海石化以保市场为己任,稳产、增产成品油,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经46年改革创新,上海石化始终不忘“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全国人民穿用问题”,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从单纯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难问题到全方位解决全国人民穿用问题的转型,产品从原来单一的化纤织物,到今天的功能型纤维、绿色环保功能性聚酯、高品质油品……上海石化产品已覆盖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46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对于上海石化来说,也只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上海石化负责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的领导表示,对于未来,上海石化将坚持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用最先进的环保指标、最严格的质量指标、最高效的用能指标,倾力打造世界级的能源、高端材料、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把上海石化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安全、低碳、高端、智能型炼油化工基地型企业。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