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财经新闻 >> 正文

今年兴起老字号跨界风:百雀羚与喜茶“忘年交”

更新时间:2018-10-17 10:43:27     来源: 解放网

原标题:“忘年交”:百雀羚、喜茶跨界合作

  国货的跨界合作又有了新动作。最近,年轻茶饮品牌喜茶和上海本土化妆品老字号百雀羚携手,扣着民国复古风的主题,推出一系列联名款产品,包括联名款喜雀礼盒、喜茶会员卡,也包括线下喜茶门店的特别菜单、茶饮的杯套,在年轻群体中引发追捧,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年此起彼伏的老字号跨界风潮。

  “忘年交”式跨界合作

  上周末的长宁来福士,一辆特殊的巴士吸引了来往过客的目光。这是喜茶租用并重新装饰的“芝芝巴士”,巴士内摆放了留声机、立式麦克风与老旧皮箱等道具,充满了老上海的情调。现场还免费送芝士茶热饮和热麦面包,引得不少网友前去“打卡”。

  除了线下快闪活动,线上也有一系列动作:联名款“喜雀礼盒”主要包含百雀羚4款产品、喜茶的赠饮券;外包装上也印有“致敬经典”、“芝士茶”、“百雀羚”等词汇。

  喜茶的微信公众号上也同步推出了以喜茶、百雀羚合作为主题的短篇故事,设计了“阿喜”、“阿雀”两个虚拟角色,同时在文案中也有喜茶“金风玉露茶”、百雀羚的“奇迹水”等产品的推出。

  据悉,在确定与百雀羚的合作后,双方整个策划、物料制作大约耗时1个月左右。喜茶是2012年起源于广东江门的年轻品牌,而百雀羚却创立于1930年代的上海。此次推出“忘年交”式的跨界合作,既是弘扬上海老字号品牌的经典魅力,也是喜茶在竞争激烈的华东市场对于加强消费者品牌认知所做的一次努力。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次两个品牌的合作,更多是创意形式上的组合,联名款中并未真正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体式产品设计。喜茶的茶饮和百雀羚的化妆品在产品上仍各自独立,仅是在国货属性等特质上进行结合。

  跨界合作蔚然成风

  此前,有些老字号在跨界合作的产品设计上做得更极致。今年9月,“59岁”的大白兔奶糖和“56岁”的美加净跨界合作——“大白兔奶糖味唇膏”上线,就连产品包装都是大白兔奶糖的模样。有顾客使用后评价道:“有甜甜的奶糖味,好想吃一口。”

  8月末,以生产自行车闻名的上海凤凰老字号与年轻时尚品牌太平鸟联名合作新品,推出了一系列女装、配饰及限量合作款自行车的产品。年轻靓丽的模特穿着合作款服装,上面印有上海凤凰的标志,赋予老字号品牌充满活力的时尚感。

  更早些的6月,上海六神花露水和RIO鸡尾酒合作,推出了花露水味鸡尾酒,这款鸡尾酒在外形上,复刻的是六神最经典的绿色包装玻璃瓶花露水,加上酒的颜色也被调配成了薄荷绿,在酒吧灯光下看着极为相似。

  几乎同时,周黑鸭和护肤品牌御泥坊跨界联名推出限定版口红,有三个色号供选择,这款产品的唇膏主体颇似鸭嘴的形状,将周黑鸭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此外,可口可乐还与韩国美妆品牌菲诗小铺联名,推出包括眼影盘、气垫BB、粉饼、唇膏、唇釉和染唇液等产品,都是可口可乐经典红的产品包装设计。

  不过,现在在电商网络上搜索这些联名产品,曾引发高关注度的“大白兔奶糖味唇膏”和花露水鸡尾酒早已无法从官方渠道上购买,凤凰和太平鸟的合作服装、周黑鸭和御泥坊的口红、可口可乐和菲诗小铺的美妆则还在售。

  联名款产品很难买到

  尽管品牌跨界的风潮如火如荼,但有消费者发现,这类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热门的联名款产品也很难买到,更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双赢式”营销策划。

  “芝芝巴士”在长宁来福士的快闪活动只持续了周末两天,喜茶与百雀羚联名的会员卡推出了限量500张,在喜茶的微信小程序“喜茶灵感铺”中上线10分钟内售罄。宣传称上海各大喜茶门店也是数量有限,售完即止。包含百雀羚产品和喜茶赠饮券的“喜雀礼盒”更是号称“只送不卖”。只有11日当天在喜茶门店购买相应系列茶饮的前50名客人才可得到联名小扇子。

  很多网友对这次跨界合作感兴趣,却可能无法真正参与进来,获得相关的产品体验感受。

  大白兔奶糖和美加净携手推出的唇膏也是在创意发布伊始就备受期待。许多“上海小囡”一听就说到时候一定要买。然而,9月下旬,定价78元两支的这款唇膏开售后不到2分钟就被“秒光”下架,让不少迟来一步的消费者铩羽而归。因为“网红”热度太高,以至于有人转手就炒出了2支205元的高价,更多没买到的消费者心心念念盼着商家下一次补货上架。

  六神花露水和RIO鸡尾酒合作也是一样。5000瓶花露水鸡尾酒在天猫旗舰店限量发售,17秒就抢光了。据商家透露,在预热期间,这款新品就已经吸引了近万名天猫消费者收藏或直接加入购物车。这让没抢到的网友“感觉好像错过了1个亿”。据称,这款花露水鸡尾酒是RIO和六神团队经过了3个月时间的配方研究和测试,最终做出成品。

  “手快有、手慢无”的消费者可能想问,既然已经花大力气跨界合作,进行了产品设计研发,为什么不能让这些有趣的联名产品真正地走向市场?毕竟,守着电脑、手机时刻准备“秒杀”的消费者只占少数,更多消费者只能从各种渠道得知这些跨界合作的存在,等到想参与体验时,发现自己已经“出局”了。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