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财经新闻 >> 正文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闸北区全力创建创业型城区

更新时间:2015-1-26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近年来,闸北区委、区政府秉承创新创业的历史传统,高度重视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于2012年在全市率先申报创建创业型城区,并以此为抓手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助推转型发展,助力民生改善,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力打造意识更强、理念更新、门槛更低、政策更实、环境更优、服务更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先行区。

  转型发展、转变职能、鼓励创业

  (一)推进创新创业与促进转型发展“双向互动”。

  闸北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转型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区域“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南中北三大创业功能区;围绕“5+X”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创业生态链;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四新”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和市重点战略导向,建设创业创新链,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助推“深化转型、内涵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与释放市场活力“双轮驱动”。

  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创业引导,通过全要素的配套政策扶持、各种信息化平台服务提供以及简政放权等,为创业创新营造宽松环境;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让市场在创业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创业自主性。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拓宽创业创新服务覆盖面。

  (三)鼓励创业实践与营造创新理念“双核传动”。

  闸北区主动摒弃“为创建而创建”的思想,不断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等提高创业服务水平,鼓励创业实践;同时,更加注重创新理念的营造,通过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创新,将创新思维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使闸北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区。

  成功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闸北区帮助成功创业1609人,带动就业14163人;期末在册创业组织36589户;创业培训733人,创业见习721人,4家创业园区成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名创业者成为市创业新秀;1名创业者成为市就业创业优秀个人,1个创业园区成为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闸北区成为国家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创业就业科研基地。

  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实现制度化。

  闸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创业型城区创建作为创新驱动战略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了由创建办牵头,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镇、创业特色园区、高校等协同参与的“1+X”联动工作推进模式,形成“触角深入、资源整合、共享共赢”的大创业格局。完善工作制度,按照区政府下发的《闸北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创建目标责任制度以及创业数据统计分析制度,规范流程,强化部门沟通,定期分析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落实工作责任,将创业型城区创建作为民生改善重要任务列入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打造创新高地,政策支持体现差异化。

  积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推进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帮扶创业。闸北区政府加大资金引导,设立创建专项资金,并每年保证创建专项资金一定增幅;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创新平台支持,吸引各类创业引导基金,推进银企对接,充分发挥引导基金和市场融资促进作用。区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业和服务企业的配套政策,积极落实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和房租补贴政策,实施“创业驿站给力计划”等创新政策,在创业前、中、后不同阶段,切实解决场地、融资、吸纳就业、企业运营等问题,扶持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注重政策的差异性和全覆盖,同等重视生存型创业的帮扶,通过区级带动就业补贴等专项政策,扶持低端创业,努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突出能力培育,创业培训坚持多样化。

  多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区内上海大学、行健职业学院、市北职高等中、高等学校的优势,将创业教育全部纳入学生就业教育课程;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发掘创业点子、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引导。制定鼓励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针对创业前、中、后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创业培训。强化特色创业实训。积极发挥聚能湾创业见习基地引领作用,加强实训基地指导管理;提高创业见习后的成功率。

  (四)深化职能转变,公共服务突显便利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使用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办事“一门式”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进一步探索“先照后证”管理,完善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制度,简化办事流程,改善行政管理,促进创业创新。强化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建成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体系,探索创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形式,在创业园区中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服务。创新孵化园区管理,建成覆盖南、中、北的“3+2”创业功能区(聚能湾、苏河湾、睿创园、云华谷、新慧谷)。其中,南部苏河湾人力资源服务业青年创业孵化园,聚焦苏河湾开发,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构筑完善的创业生态链,打造创业孵化升级版。中部上海大学睿创园创业园区,依托环上大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形成文化创新产业链。北部市北聚能湾创新创业园,服务“四新”经济发展,形成生产型服务业创新链。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创业导师+企业辅导员+外援智囊团”志愿者工作模式。与安吉乐等社会组织合作,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创业。

  (五)聚焦品牌建设,宣传推介贴近大众化。

  夯实宣传基础,制定创建工作总体宣传计划,编制《闸北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动态简报》,制作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册。丰富宣传形式,打造“小大之道”、“成长之道”闸北创业面面谈活动品牌,释放智力服务活力。举办“激情创业、追梦闸北”闸北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成果展,构建创业成果运用展示和推介平台;加强创业典型培育,开展闸北小微企业创业明星企业和领军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明星企业59家,领军人物29名,涌现出田小兵、赵纪民、李欣等一批成功创业人士,在全区上下形成创新创业浓郁氛围。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中,提出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工作新要求,闸北区将利用好特有的区位、政策、商务成本和空间等“四大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创新创业准入门槛,企业到哪里,创新就在哪里,以更加开放的环境、更加完善的服务、更加有活力的制度建设,创新作为、超常作为,全力为颠覆性科技创新服务,将闸北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圆梦福地”。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