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文化自信的传播使者

更新时间:2017-8-17 10:18:56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在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正逢其时,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就提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看完此集专题再回读此书,不由赞叹选题之准、论题之及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先生在此书的序言中称“讲好中国故事极为重要,讲不好中国故事是因为缺乏自信,了解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文化是怎么经过千年融合而成的,必会对坚定文化自信大有助力,这本书可谓应时而生。”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自信,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最能引起大家思想和情感共鸣的话题之一。也难怪赵启正先生会亲自为此书提序。

一个时期以来,央视等大众媒介所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大批国学节目,更是吸足了眼球,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过去常常被学术味所包围的议题,推波助澜成全民关注并热议的“大事件”。许多人由此感慨:原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可以这么红、可以这么地“飞花令”!经由自小浇灌并已潜移默化在国人心中的那颗文化自信之苗,如遇春雨,蓬勃生长。我们,从个体到群体所慢慢体现出的这种文化自信,无疑成为令人欢喜的文化现象!

当我们在还为这种“现象”欣喜若狂时,本书作者蒋海却已在深入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

印象中,有一天在机关食堂碰到蒋海,咱俩一起聊公众号“锦绣路上工作室”,聊着聊着他说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每次历史上自然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候,就是中华文化丰富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中华民族壮大的成长期,反之亦然。我觉得这倒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视角,期待早日看到他的研究成果。没过多久,果然看到他手绘的一个草图,也就是中国历史气候与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相关性的示意图!再后来,他又放大了研究视角,“锦绣路上工作室”公众号陆续推送了他关于中华文化自信力的系列文章!再再后来,他这本《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公开出版了!

我在《读书,读浦东》一文中曾说过“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比对着读书更是一件有趣的事。所谓比对着读,就是将题材大致相同或者主题大致类似的书,相互参考着读。”这不,有趣的事来了,如果将这本《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和阿尔伯特﹒克雷格的《哈佛极简中国史》比对着阅读,你就会发现作者高超的叙事风格和幽默的故事技巧,他通过只有150页、约10万字这样的篇幅,为我们勾勒出一部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

相比理论性比较强的专著,我特别喜欢蒋海这本书的表述方式——讲故事的表述方式,他通过幽默风趣甚至“调皮”的语言把很深的道理讲的明明白白,有些地方让你忍俊不禁,然后又豁然开朗。相信你看完全书,也一定有这样的感觉:理论并非都是高高在上,有时寓于故事之中,效果反而更好。

那么,这本著述逻辑是怎样的呢?问题导向非常明显: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在国际社会多变的当下,如何认知我们自己、凝聚我们自己、提升我们自己、成就我们自己?……一连串的问号,由问题着手,从现象入题,作者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中华民族除了是族群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集合体,是中华文化的凝聚集合体。

沿着这样的主干观点,作者分层剥离,细究论述,以三个“如果”的方法为我们解疑释惑:

——如果用文化角度来解释和界定民族之间的关系的话,所有继承、认同、秉持、丰富、传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民族,所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更可以说是一个文化概念。

——如果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始终在与以游牧文化为主体的各个周边民族(按不同方位史书上称这些游牧民族为“东夷、南 蛮、西戎、北狄”)共同经历着互融、互汇,乃至相互冲突、相互战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游牧文化为辅助的中华文化共同体,在现阶段它正迎接着海洋文化的逐步融入。

——如果从整个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过程角度来看,凡秉持、充实和发展中华文化内涵的朝代,这个王朝的整体实力和历史地位就显得十分突出;凡放弃、背离和歪曲中华文化精神的朝代,这个王朝的发展氛围和精神面貌就显得十分颓废。

在这样的框架结构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看到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时空维度不同区域不同文明的文化交融,人心维度不同族群不同朝代的文化传承。也许觉得这样仍意犹未尽,作者在本书附录中又特别论及“关于几个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什么是文化”、“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引领中华民族的人文秩序”,从而在认知维度上澄清我们在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一些误区。

至此,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以古鉴今、以古资今。这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也是一个公务员的良心和职责所在。

作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概念,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在于中华民族所秉持、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文化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数千年的伟大实践。中华文化架构起了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价值观念、性格禀赋、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包括“和为贵、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情景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方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以人为本、宽仁慈爱”的人本理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吐故纳新、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辩证思考,“礼义廉耻、忠孝恭谦”的荣辱责任,“文以载道、以文化之”的教化观念,“有教无类、天下为公”的平等意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心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并深深地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和中华文化的文脉。

作者相信: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朝代不断更替的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及一个不断传承中华文化的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

作者建言:这些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推动人类思想进步的臬圭,需要传承中华文化衣钵的中华民族中的每一位成员赋有历史责任感地发扬光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华民族自身要主动提高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自信,因为中华文化是具有高度聚合能力和坚韧能力的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着经历多次劫难、复而新生的吸纳能力,具备非凡的人文魅力和引领全球化发展的潜力。

文笔畅想古今,自信充盈其间,作者其论可信,其心可鉴!看到这里,只觉激情澎湃,前景可期,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李幼林)

书名:《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

 

作者:蒋海

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定价:39.8元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