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10.1起试运营 老洋房里一览音乐风华

更新时间:2017-9-30 9:52:45     来源: 新闻晨报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10月1日起试运营 公众号预约后免费参观

在老洋房里一览城市的音乐风华

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

工部局乐队使用的大号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外景

多媒体全息影像技术展示

乐师门下的中国音乐家/晨报记者 何雯亚 本版图片

试运营期间,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每逢周三、周五开馆,营运时间为9:30至16:30,16:00起停止入场。采取预约制,免费参观,每日限定50名观众。市民可通过9月28日正式上线的“地产宝庆”微信公众号预约登记。

晨报记者 殷茵

宝庆路3号,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私人花园之一,原是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毗邻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它,即将翻开一个崭新的乐章——经过精心翻修,这里将有一个新的名字: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夏末初秋,修葺一新的花园让人眼前一亮。踏上铺满了碎石子小径,一路吱吱喳喳,午后的微风吹着两旁茂密的香樟树簌簌作响,伴着忽高忽低的秋蝉声,仿佛一场开在深阁里的三重奏音乐会。10月1日,这里将对外试运营,带领观者一起,回望这座城市无尽的音乐风华。

老洋房里的前世今生

宝庆路3号建于1920年代,洋房占地面积47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8平方米。1930年前后,“染料大王”周宗良从德商手里买下宝庆路3号,并在原建筑基础上扩建,形成了客厅、主人房、客人楼、佣人楼和厨楼分别独立的形式。

2006年,上海地产集团通过拍卖买入这栋洋房,并于2013年开展修缮工作,为了把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展现出来,地产集团面向国际征集方案,并设定了高达6000万元的修缮预算,木质地板、拼花瓷砖、五彩玻璃、百叶窗、壁炉……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筑材料,最终,才有了如今这栋“修旧如旧”的优雅建筑。

2016年上半年,这栋“重生”的花园洋房承接了一个全新的使命——变身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上海地产集团负责日常运营,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负责展品提供。通过档案梳理以及面向社会的公开征集,如今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已经拥有300余件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珍贵展品,涵盖了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信件、节目单等。

整馆由三大版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其中,不乏有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 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音乐演出节目单;梅百器(Mario Paci)指挥工部局乐队录制的《北平胡同》黑胶唱片;萧友梅、黄自作品手稿;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的指挥棒; 陪伴朱践耳先生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等精品馆藏。

博物馆里的西乐东渐

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看来,这座博物馆虽然不大,却折射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和音乐学院,上交和上音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交响乐的发展历史,乃至整个中国范围内,西乐东渐的过程。”

一进入交响音乐博物馆,狭长的走廊上,一条五线谱穿起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史:亚洲最早的西洋乐队——上海公共乐队建立于187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出任乐队指挥。1922年,上海公共乐队更名为“工部局乐队”,并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二战爆发后,乐队由盛转衰。新中国建立后,上海交响乐团在工部局乐队基础上组建而成。

岁月流转,但关于音乐的记忆与传承却历久弥新。据周平透露,今年8月上交欧洲巡演的汉堡站演出前,有位德国老爷爷Paul特意从350公里外的杜塞尔多夫赶来,向乐团捐赠了一批颇具价值的历史资料。原来 Paul 的母亲Leyda Pezzini当年跟随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学习钢琴,并多次作为独奏和乐队合作。一张张斑驳的节目单,不仅寄托着Paul对于母亲的思念,也承载着他对于上海的回忆。

除珍贵实物的静态展示外,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还强调了人与音乐的互动交流,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主动走进交响乐,在了解音乐知识之余,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和魅力。据悉,今后,博物馆还将与上海交响乐团强强联手,定期开展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普及活动,加之上交原有的音乐教育品牌“MAP 音乐地图计划”,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音乐和历史的机会。

[精品馆藏]

●中国首架演奏用斯坦威钢琴

一步入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掩不住岁月斑驳的三角钢琴,这是国内首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

1919年9月1日,曾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奖的意籍钢琴家梅百器正式上任上海公共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的指挥,开创了乐团历史上长达23年的“百器时代”,并最终把乐队提高到“远东第一”的位置。

1921年,他应董事会要求回欧洲(主要是法、意、荷三国)购置部分新的乐器,这架斯坦威钢琴正是其中之一。

●上海公共乐队演出广告

这是1879年1月8日《字林西报》刊登的关于上海公共乐队演出的广告,这是第一份可以印证“公共乐队”存在的证据。这份广告的大意是:当月16日晚9时爱美剧社将举行该社成立以来的第61场演出,上演三幕喜剧《我们的!》,由新组建的“上海公共乐队”首次出场伴奏,指挥即雷穆萨。

●《北平胡同》的音频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1894—1965),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俄裔美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几十部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他1933年创作的交响诗《北平胡同》,由工部局乐队首演并录制唱片。他曾为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配器,为电影《风云儿女》录音。

●4名中国演奏员加盟工部局乐队的合影

1927年谭抒真最早成为中国第一位小提琴演奏员,以实习生名义加入工部局乐队。1938年工部局乐队已正式吸纳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徐威麟4名中国演奏员加盟乐队。

●节目单创作手稿原件数份

除了指挥外,黄贻钧还创作乐曲,他创作了管弦乐曲《花好月圆》,《河南组曲》等,并为电影《鸡毛信》和话剧《关汉卿》配乐。

●全息影像技术装置

在这个用玻璃搭建的金字塔形装置前,观众不仅可以戴上耳机,听一场音乐会,更可以从四面透露的玻璃中,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同步“实景”观看到音乐会的现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