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国际艺术节|改革开放40年 沪原创戏剧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更新时间:2018-10-12 11:28:54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11日报道:今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集结了话剧《许村故事》《生命行歌》《星期日工程师》和沪剧《小巷总理》等多部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用舞台艺术的形式生动地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回应。旧区改造和养老问题在近年来都是老百姓密切关心的话题。话剧《许村故事》取材于上海市闵行区许浦村“城中村”改造的故事,描述了拆违治理脏乱差,同时更反映了许村民众在“利益”面前的选择。导演王佳健表示,该戏讲述了一个拆违的故事,这个题材也是在描写上海当下百姓的生活。话剧《生命行歌》导演查明哲认为:“中国正在急剧地进入老龄社会,我们如何认识生与死的问题,具有现实主义意义。”该剧取材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以病房中形形色色的老人作为主角,描写了百姓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命题。这两部作品聚焦于热点话题,取材于真实故事,反映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如果说艺术是一棵树苗,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它生长的土壤。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都聚焦生活中的平凡人,在艺术创作中提纯生活,又通过艺术表现来滋养生活。上海长宁沪剧团团长、艺术总监陈甦萍介绍,沪剧《小巷总理》是长宁沪剧团的“红色三部曲”之一,以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为原型,关注社区邻里关系,以高度提炼的创作手法表现身边事,致敬平凡中的伟大。她还提到,此次参加艺术节,在今年7月首演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展现沪剧的魅力,通过讲上海的故事、讲上海的人,展示时代精神和风貌。

  此外,“以小见大”也是这几部原创作品的共同特点,通过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话剧《星期日工程师》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韩琨事件”。在大时代的转角,在刚刚步入改革开放进程的上海,工程师韩琨既是小人物、身边人,也是所有在改革开放初期勇敢奉献的前辈们的缩影,表现了前辈们为迎来国家的复兴不惜牺牲,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80后”编剧、导演王丽鹤发现原型人物都是同龄人,当年也是30多岁。“这部戏的看点除了真实性,对改革开放40年也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不是我们用艺术手段演绎出来的,而是这个故事本身具备的气质和魅力,它如实地反映了当时这个社会与现在一个跨时代的共同性:不管什么时代什么现状,需要年轻人肩负起革新的使命,这是我们从这个故事原型中感受到的力量。”王丽鹤说。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