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文化新闻 >> 正文

“申生不息”尽显城市更新之美

更新时间:2023-3-20 15:00:46     来源: 人民网

3月18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百集城市更新微纪录片《申生不息》在徐家汇书院举办首发仪式,将通过拍摄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的100个真实故事,立体展现上海在“以人民为本”、彰显“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过程中,在居住条件改善、公共空间重生与升级、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发布会上,《申生不息》项目的首支纪录短片“徐家汇书院的故事”首次亮相。作为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的代表案例,徐家汇书院以独特的建筑表达、全新的图书馆运作方式,实现了开馆即“走红”,展现了上海市民对城市空间与文化升级迭代的向往与认同。短片以徐汇区图书馆两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馆员视角为切口,讲述了徐汇区图书馆闭馆后进行搬迁筹备,到正式迁入徐家汇书院前夕的点滴细节与高光时刻。

短片主人公之一、徐汇区图书馆馆员陈枚已经在馆工作33年,经历了徐图历史上的三个不同馆址,今年5月,她即将光荣退休。首发仪式现场,一场短暂而特殊的纪念仪式专门为她举办。位于南丹路的徐图原址是陈枚工作年限最长的地方,而今这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楼完成了历史使命。徐汇区图书馆今年初迁入徐家汇书院后,陈枚也遇到不少结识了20多年的老读者,见证了他们从青春年代到如今带着儿女前来。

短片另一位主人公蒋谦,从儿时的一位阅读爱好者成为了徐汇区图书馆的一名馆员。让他没想到的是,“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并非看书,而是搬书。“细数从业以来自己搬运过的图书,应该有几百万册了。”徐家汇书院开馆后,蒋谦和同事们的工作量接连倍增,读者每天到馆人数是原先的十倍以上,每天需要回答的提问数也是原先的十几倍,许多家长还要在蒋谦的指导下,学习用孩子的学籍卡借阅儿童读物。

“短片里重复了很多图书馆员们搬书的镜头,虽然镜头不是美轮美奂的,但大家看完后都想认识画面中的搬书人。”首发仪式后举行的“汇讲坛×申生不息”特别场活动中,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周全说,城市更新的丰富程度远超人们想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申生不息》系列不仅将展现上海的城市更新成果,更要记录城市更新之于人的变化,以及设计师、规划师们的创意过程、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决策过程中实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就在《申生不息》发布前夕,徐家汇书院、西岸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荣获了建筑界最高荣誉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与会嘉宾表示,公共图书馆是面向所有人开放、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接触知识的场所,也是城市中为人们遮风挡雨、让失意者也能放心走进并重拾信心的地方。

《申生不息》学术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表示,近期有海外城市规划学者来上海考察学习,专门提出要参观疫情期间为许多快递小哥提供休息驿站的苏州河桥下的咖啡馆。这一城市更新载体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上海通过精细化治理和民生改善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形成共识。

《申生不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策划,将突破传统纪录片的制播方式,打造独特、多元的纪录片IP,今年年内将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后续该系列微纪录片还将在徐家汇书院滚动播放,开展主创交流分享,共同出版《申生不息》主题图书、设立“城市更新”主题书架等。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